泓点国际设计 - 网文 - 恰似凿池取明月

恰似凿池取明月

关于中式设计(九)

借景是中国古代建造园林最为关键的一个部分,借景的方法包括了近借、远借、邻借、互借、仰借、俯借、应时而借等不尽相同的方法,古往今来,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使用。

在中国的现有园林和风景名胜之中,运用借景手法的实例比比皆是。譬如苏州园林就各有其独具匠心的借景手法:拙政园中园和西园分界的云墙边有宜两亭,在当时中园和西园分属两家所有的情况下,邻借拙政园中部之景,一亭尽收两家春色;留园西部舒啸亭土山一带,近借西园园林景色,远借虎丘山山峰景色;沧浪亭的看山楼,远借上方山的岚光塔影;山塘街的塔影园,近借虎丘塔之景,在园中池内可以清楚地看到虎丘塔的倒影。参酌苏州园林又具有自身特点的北京颐和园有“湖山真意”之景,远借宛如腾蛟起蟒、盘踞西方遥遥拱卫着北京城的西山为背景,近借玉泉山的山景,游览者纷纷表示,如果在夕阳西下、落霞满天的时候观赏美景,感受妙不可言。

虽然这些古典园林的景致直到现在依然存在,但是总的来说毕竟和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有一些距离。然而,借景这个方法被人们选择采用的根本原因,在我们现代的人居生活中依然是存在的,那就是,每一处居所,大到楼盘小区,小到居室户型,其在空间和面积上无疑都是有局限性的,为了使得景物的深度和广度有所扩展,让身处其间的业主或其他人士的视野变得丰富而开阔,就需要采用借景的方法使得有限的空间向无限的外景中延伸扩展。

以魔都而论,滨江的高层豪宅可以借得奔腾的悠悠黄浦江的美景,正山正水的佘山独栋别墅可以借得挺拔耸立的佘山的美景,这自不待言,而我们大多数的业主,可能并不是这些带有地标意义的大宅门的主人,那么,是不是就和借景没有什么关联了呢?回答是否定的。

举一个例子,在我们新一代室内设计者的精心构建下,南向的大阳台或者飘窗虽然本身是物理意义上的区隔,但是同时又是一个借楼盘本身的绿化环境、小区外部环境之景的通路,透过这些通路,近处的如荫绿树、锦绣繁花自然被借到了室内,远处的软红十丈、刹那芳华的繁华人气也被吸收了进来。

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场景,凭窗远眺,几公里外,一座年代悠久、气韵不凡的古塔昂然耸立;而马路对面,体育场上有青少年们在踢足球、做运动,相比湖光山色的悠闲自在,这自然有所不同和差异,但谁能说这不是也是属于大都会的风景呢?!——站在设计的角度,与其抱怨我们的设计对象处于喧嚣繁杂的城市,何不巧妙地在排除摒弃了嘈杂扰民之后,将所有的这些,都转化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

即使是古代著名人士的借景,无论是黄庭坚的“当官借景不伤民,恰似凿池取明月”,还是朱熹的“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”,说的都不是多么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,而是相对比较日常的居所,这给我们的启发就是,借景固然是一个考验设计者眼光见识、胸襟气度的技术活、功夫活,但是它无疑是可以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水乳交融,合为一体的内容。

(文中图片来自网络,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)